人民網北京4月14日電 (高黎明)昨日,在山東省濟寧市召開的全國健康促進工作會議暨2017年健康中國行宣傳活動上,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周世文以“發揮社會動員優勢,促進人人享有健康”為題,在大會上發言。針對中國科協如何將“保障安全健康”納入工作主題、如何采取聯合協作的工作方式、如何將健康教育融入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各項工作中、如何使公民科學素質與健康素養雙提升等問題,周世文一一進行了詳細介紹。
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周世文在會上發言(主辦方供圖)
一、全面動員科技機構和人員,廣泛開展健康科普
中國科協通過組織動員、平臺服務、角色賦予、表彰獎勵等多種方式,動員所有科技社團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常年開展健康科普創作、傳播和宣傳活動。其具體方法有以下幾點:
1、組織開展公眾健康普及技術篩選與創作。如實施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公眾健康普及技術篩選與評價研究”項目,篩選適宜普及的健康知識和技術,建設公眾健康科普資源庫,創作科普產品,培養健康科普骨干和志愿者等。
2、大力推動醫療衛生機構、科研單位、高校、企業和科技人員開展經常性健康科普活動。如通圍繞糖尿病日、食品安全宣傳周、腫瘤防治宣傳周等,組織專家走進廣大農村、社區和學校,舉辦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
3、組織開展應急科普和辟謠工作。對于具有較高關注度的社會熱點、焦點和突發公共事件,及時為公眾解疑釋惑,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二、充分借助互聯網,切實滿足公眾泛在化健康科普需求
據調查,中國網民科普搜索大數據中,“健康與醫療”相關詞匯所占比重較大。為此,中國科協在“互聯網+科普”行動中把健康作為最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將互聯網與科普相結合?
1、組織開發和傳播基于互聯網的科普產品。發動多家主流媒體,共同建設“科普中國”網站頻道群;支持多家官方微博、微信和移動應用;支持一批院士專家開設健康科普工作室和微信微博,成為網民健康“導師”。
2、組織編寫和認證健康科普權威詞條。實施“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建設工程”,把健康作為第一主題,組織權威院士專家對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等相關領域詞條進行修訂或編寫、審核和認證等。
3、組織開展健康科普在線活動。如支持光明網開展“如何遠離腫瘤君”“吃動平衡健康體重”“空氣守護神”等專家訪談直播,中國藥學會連續5年開展“藥品安全網絡知識競賽”等。
三、建立健全基層科普組織,推動健康科普進入千家萬戶
中國科協組織三千余個縣級以上科協和遍布農村、社區、學校的18萬個基層科普組織,以及74萬余名科普員,開展健康科普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活動:
1、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科普活動。如中國科協連續13年開展的“全國科普日”活動,把健康生活、預防疾病、食品安全作為重要主題,每年參與公眾都超過2億人次。此外,各級科協會常年向社區居民和農民開展科普講座、義診咨詢、科普文藝演出等活動。
2、推動健康科普陣地和設施建設。各級科協在全國擁有445個科學中心,在農村和社區建有17萬個科普活動站,與281個基層電視臺合作,通過開展科普講座、張貼科普掛圖、建設科普圖書角、播放科普視頻,將優質的健康科普資源精準推送到社區、農村和學校,成為百姓身邊的“健康教室”。
3、把健康服務送到老少邊貧地區。為解決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山區和貧困地區百姓接受健康科普信息困難的難題,中國科協為全國配發了280座流動科技館,每年赴600余個市、縣進行巡展;配發千余輛科普大篷車,深入老少邊貧地區開展科普活動。
四、勇于擔當,切實履行好新時期健康促進社會責任
我國人口眾多,地域之間發展不平衡,公民健康促進需求還非常大。中國科協在健康促進社會動員方面還需做哪些工作呢?
1、加強科協組織健康科普社會動員能力建設。組建中國科協健康促進科普聯盟,為科技團體、醫療衛生機構、科研院所、高校、媒體和企業等搭建跨界合作平臺,打造一批復合型健康科普團隊,推動建設一批健康科普教育基地。
2、推動建立普惠共享的健康科普體系。結合“全國科普日”等重點示范活動以及基層經常性科普活動,大力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健康科普活動,加強健康科普場館/展區和基層健康科普陣地建設,加強健康主題科普創作。
3、發揮科協組織在健康促進中的政策倡導和決策咨詢作用。發揮科協組織的專家權威和學科齊全優勢,組織開展國家健康促進政策研究倡導和決策咨詢,為制定健康促進政策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