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手足口病增多 五六月現高峰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盧政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是一對“狐朋狗友”,兩者有很相似的地方,都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不同的是,手足口病會出現重癥病例,甚至導致死亡。
目前,東莞已進入手足口病高發期,各大醫院手足口病病例明顯增多。昨天,記者從東莞市衛生計生局獲悉,“東莞市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峽炎監測方案”已經公布,皰疹性咽峽炎也首次納入監測。
東莞市疾控中心稱,東莞手足口病最近幾周呈持續增多的趨勢,預計4月下旬會進入快速上升期,發病高峰將出現在5~6月。病原學監測發現:目前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A16)占優,而去年同期是以其他腸道病毒為主。
極少數
重癥病例皮疹不典型
東莞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手足口病主要由腸道病毒71型、柯薩奇病毒A16型等腸道病毒感染而發病,臨床表現以發熱和手、足、口腔、臀等部位出現皮疹或皰疹為主,是兒童特別是5歲以下嬰幼兒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而腸道病毒感染亦可引起皰疹性咽峽炎。皰疹性咽峽炎傳染性強,傳播快,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咽痛、咽峽部皰疹和潰瘍。這個病,一度盛傳“大人親小孩嘴兒就會感染”,并非空穴來風。所以東莞不少幼兒園每天晨檢時都會查看小朋友的喉嚨。
為此,市衛生計生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監測方案。市疾控中心專家指出,一般的手足口病都很輕微,發熱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無發熱;而一旦出現神經系統受累、呼吸及循環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腦炎等,這些就屬于重癥病例了。
“極少數重癥病例皮疹不典型,臨床診斷困難,需結合實驗室檢測做出診斷。”專家指出,這更值得密切注意。此前,東莞已經發生過這樣的病例,有家長不了解情況,等到發現不對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搶救時機。
為此,監測方案中提出了對可疑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病例進行實驗室確診,醫療機構還可使用其他檢測方法(如膠體金、酶聯免疫法等)來進行臨床診斷。
發現重癥病例要組織專家會診
方案明確,1周內,同一托幼機構或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個自然村/居委會發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1周內,同一托幼機構或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皰疹性咽峽炎病例,就屬暴發疫情。
各醫療機構發現疑似手足口病重癥和死亡病例時要組織市手足口病臨床專家組對病例進行會診并采集相關樣本送市疾控中心檢測,確診后由收治醫院在24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市疾控中心在24小時內對重癥和死亡病例進行審核;市疾控中心收到重癥和死亡病例報告后,24小時內會同相關鎮街(園區)疾控中心和有關醫療機構開展調查處置。
東莞市兒童醫院作為手足口病省級哨點監測醫院、東莞市人民醫院、大朗醫院、塘廈醫院、中堂醫院、長安醫院、常平醫院作為市級哨點監測醫院,對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門急診和住院病例進行監測;皰疹性咽峽炎的監測則放在東莞市人民醫院,市人民醫院指定專人按天收集皰疹性咽峽炎門急診就診總人次數和住院新入院總人次數。
提醒:重癥要及時送醫
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癥狀很輕的,跟普通感冒其實差不多。但是有很小的比例會發展為重癥,尤其是手足口病。
早期發現重癥并及時送醫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孩子在3歲以下,家長要特別注意,如果有以下癥狀:持續不退的高熱、精神萎靡或者煩躁、睡眠過程中一驚一跳、嘔吐,請不要猶豫,立即帶孩子去急診。怎么預防這兩種疾病呢?專家稱,保持個人衛生是最重要的,大人和孩子都要勤洗手,對家中的物品進行必要的消毒,經常開窗通風,此外,得病了一定要隔離。 (文/記者汪萬里)
相關新聞
猩紅熱病例呈增長趨勢
猩紅熱是由A群β型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起病急驟、發熱、咽峽炎、楊梅舌及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后脫屑等為主要特點。
近年來廣東省猩紅熱報告病例數呈增長趨勢。昨天,記者從市衛生計生局獲悉,今年起,清溪醫院為省級哨點監測醫院對此病進行監測。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患者和帶菌者是猩紅熱病的主要傳染源,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給密切接觸者。發病年齡以2~10歲小兒多見。(記者汪萬里)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