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是老年人常見眼病,屬于生理性退化的表現,常常導致視力下降、模糊、重影等,嚴重者甚至會失明。而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白內障患者群——約6000萬,老年人白內障患病率非常高。對于白內障很多人都會有疑問,白內障有特效藥嗎?白內障需要等“熟透了”再去除嗎?為什么有人去除了白內障仍然看東西模模糊糊的?白內障會給眼睛造成怎樣的危害?白內障會不會復發?對此,眼科專家陳旭主任表示,白內障治療目前沒有特效藥,以現有的醫療技術來說,手術是治療白內障唯一有效的方法。
白內障別等熟透再手術 糖尿病并非手術禁忌癥
老年人常常從各種媒體上看到各種治療白內障的“奇藥”或“奇人”,殊不知,這些藥物其實并不能起到恢復原有視力的作用,甚至還可能因為過敏或者其他副作用導致視力進一步下降,甚至耽擱了白內障干預的時機。陳旭主任表示:“有病人就是因為用了某種眼貼后嚴重過敏,導致角膜潰瘍,愈合后的疤痕造成了視力不可逆的損失,因此我們一般都會建議病人不要去試用這些所謂的‘奇藥’。”
那么,白內障究竟在什么時候干預較為合適呢?陳旭主任解答道,老年性白內障一般分四個發展時期,初發期、未熟期、成熟期、過熟期。等白內障病情加重了再手術有兩大壞處:一是難度加大,白內障病情嚴重后,病人的晶體核硬度會加大,很難取出;二是嚴重的白內障會引發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其他更嚴重的眼部疾病。陳主任表示,隨著現代眼科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一般裸眼視力如果下降到0.5以下就可以采取干預措施了。
關于白內障是否會復發這個問題,陳旭主任則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白內障不會復發。之所以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錯覺,是因為手術將晶狀體里混濁的物質祛除后,保留了部分囊膜,如此一來,可以支撐人工晶體。但是小部分病人因手術耐受性的差異化,導致囊膜混濁再次影響視力,而這種囊膜出現渾濁的現象被稱作后發障。”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白內障復發的概率已經越來越低,且只需接受簡單治療即可痊愈。
陳旭主任指出,如果僅患有白內障,那么手術后視力可以得到很好恢復。倘若患者本身還患有如角膜白斑、視神經萎縮、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網膜脫離、黃斑病變等其它眼病,白內障手術后視力則不盡如人意。因此,在白內障手術前醫生會詳細檢查,預估手術效果,患者在術后也會接受眼健康檢查,出現其他眼疾需及時接受治療。此外,許多人擔心糖尿病患者不能做白內障手術。其實,糖尿病并非白內障手術的禁忌癥,只要能夠通過藥物將血糖穩定在正常水平,并不影響手術。
散光、老花眼、近視于一眼也能擁有清晰“視界”
如今,電子產品的日益普及,人們日常用眼量也不斷增加,各類眼病也趨向年輕化。陳主任說道,目前50歲左右的視力障礙患者人數逐漸增多,這些人雖然是患有早期白內障,但更可能是由于近視、老花、散光所引發的視覺不適。這些人的工作生活總離不開報紙、手機、電影、微信、開車、戶外運動等,目前的眼科治療究竟能不能滿足他們對生活的需求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今眼科學技術已經可以在處理白內障問題的同時,解決人們視覺障礙困擾。
對于不少對視力要求高的患者來說,他們更希望去除白內障后,看近、看遠都清楚,可以徹底擺脫以往每天都要佩戴的老花眼鏡。另外,走路不會摔跤,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最重要的是寫字畫畫、讀書看報、看電視都不覺得累,偶爾還能出去旅游,運動一下。陳旭主任認為,這些都是可能的,就算集白內障、散光、老花眼、近視等多種眼病于一眼,也有機會享受清晰視覺,提高生活質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白內障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晶狀體的渾濁。據了解,晶狀體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質和水份,它會因為老化而出現霧化或混濁。而霧化的晶狀體會阻礙光線和影像投射到視網膜上,眼睛受損、某些疾病、甚至是某些藥物治療也有可能造成晶狀體霧化的現象。大多數的白內障病例是源于人類必經的老化過程,會導致眼睛的晶狀體變得渾濁,繼而影響視力。由于機理尚不明確,因此藥物治療至今未取得突破性進展。陳旭主任再次重申,白內障患者需進行前往專業醫院進行診療,切勿盲目輕信“奇藥”。(吳瑞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