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厥是指突發的一過性意識不清,可以表現為眼前發黑,摔倒在地,持續時間數秒到數分鐘不等,嚴重的可導致頭部外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臨床上暈厥很常見,40%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暈厥發作,發病年齡從年輕人到高齡都有。但很多暈厥難以查明原因,發病時情況危急,等趕到醫院就醫時卻已經恢復正常。
▲ 溯源:心源性 病名:室上性心動過速
27歲的小王平時身體很棒,但最近幾年每年都會有一兩次突然發作的心慌,自測脈搏比平時快了1倍多,同時伴有眼前發黑,但過個十幾分鐘又突然好了,也沒當回事兒。不過最近一次發作,情況嚴重多了,在公司開會時突然昏倒在地,等同事們送他到醫院卻又一切正常了。心臟內科醫生推測這可能是一種快速心律失常導致的心源性暈厥,做了個電生理檢查,發現是室上性心動過速。這是一種可以根治的常見疾病,做一個微創的射頻消融術,一個小時就徹底解決了小王生活上隨時可能引爆的這顆“定時炸彈”。
▲ 溯源:心源性 病名:竇性靜止
張先生退休后熱衷鍛煉身體,每天能快走個五六公里,除了有點高血壓,別的沒啥病。但最近幾年不敢出去鍛煉了,因為莫名其妙暈倒好幾次,有一次在公園,還有兩次在家里看電視突然眼前一黑就暈倒了。據老伴說,在廚房燒著菜突然就聽到客廳“咣”的一聲巨響,進去一看發現他躺在地上不省人世,過了幾分鐘倒是能醒過來,救護車送了幾次急診也沒查出所以然來。之后在心內科、神經內科常規檢查,除了發現有點心臟傳導阻滯并沒有明確病因。后來醫生在他胸前皮下植入了一個監測器,終于搞清楚了“罪魁禍首”,原來是心臟“電線”老化,出現一過性的心臟停跳導致的暈厥。裝個心臟起搏器就解決了問題。
▲ 溯源:神經源性 病名:癲癇小發作
71歲的趙女士家境優越,子女孝順,但一直沒有安全感,因為她時不時就會發生“斷片”現象。例如老同學聚會,正說得興奮突然就發呆了十幾秒,筷子都掉在地上,可把大家嚇壞了。近兩年癥狀越發嚴重,每月都要發作好幾次,嚴重時會昏倒在地,老伴緊張地天天陪在身邊。到醫院各項常規檢查都做了,從心電圖、24小時Holter、心超、冠脈CTA、腦電圖、頭顱CT、頸椎MRI到顱頸部MRA等,均告一切正常,但是“斷片”現象仍舊不間斷地出現。醫生給她配置了貼片式遠程心電監測,監控了兩個月,中間發病了幾次,但心電監測并沒有發現異常,基本排除了心源性暈厥。又給她做了24小時腦電圖發現有些異常,推測可能是癲癇小發作,試用抗癲癇藥物治療,此后再也沒有發病過。
臨床上暈厥發病率很高,占每年急診人次的3%-5%,住院率的1%-3%。引起暈厥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心源性暈厥、神經介導的反射性暈厥、體位性低血壓性暈厥以及非暈厥性意識喪失。其中心源性暈厥的1年猝死率(18%-33%)要明顯高于非心源性暈厥患者(0%-12%)或原因不明的暈厥患者(6%)。暈厥造成的危害也令人吃驚,老年人跌倒的10%因暈厥引起,并能造成輕度外傷(29%)和嚴重致殘(6%)。此外,37%的反復暈厥者需更換工作,73%的人發生焦慮或抑郁。
由于暈厥的病因很多,未發病時通過常規檢查很難明確病因,病人往往反復多次往返于急診科、心內科、神經內科就診檢查卻無法確診。六院暈厥整合門診開設以來,建立了一套規范的暈厥診斷流程,開展了第四代植入性心電事件記錄儀和貼片式長程家庭心電監測,應用于暈厥診斷。心內科與神經內科強強聯手,大幅提高了暈厥確診率,造福于患者。(潘曄生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