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癲癇都可以通過藥物治療解決。但有些難治性癲癇只能依靠手術。手術創傷大,有沒有不開刀的辦法呢?記者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醫生們在病人的脖子上植入了一個迷走神經刺激器,成功治愈了一名16歲男孩發作多年的癲癇。據悉,這是該院首例、廣東省第二例迷走神經刺激術。
來自云浮的小張,一歲時發了一次高燒,之后就開始頻繁抽搐,被診斷為癲癇。父母帶著他多次求醫,嘗試過多種辦法都沒有效果。看著他常常因為癲癇發作而摔得頭破血流,父母心痛不已。
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童神經專科羅向陽主任介紹,檢查后發現,小張顱內有多個癲癇灶,難以進行病灶切除,而藥物治療的效果又不理想。
經過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的多學科會診,羅向陽決定嘗試給小張實施目前國內最先進、難度最大的“迷走神經刺激術”。小張不用開顱,不用剃頭發,不用留疤痕,只在頸部開一個小口,就治愈了困擾多年的癲癇。
據羅向陽介紹,迷走神經刺激術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難治性癲癇新療法,全世界已有超過14萬的癲癇病人接受過該療法。其原理是經手術方式在病人頸部迷走神經上安裝一個迷走神經刺激組件,采用體外程控的方式調節電流、頻率、脈寬等刺激參數,通過迷走神經反饋抑制大腦異常放電,從而達到控制癲癇發作的目的。
這個刺激器的好處多多,除了微創、手術風險低之外,還能明顯改善病人情緒,提高靈敏性,增強記憶力,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術后兩周病人擰開開關,刺激器便可以正常工作,如果因為路途遙遠或其他原因,病人也可以提前或延后1周開機程控。
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外科張善義博士介紹,迷走神經刺激術適用于三類病人,一是應用抗癲癇藥物進行正規治療,但未有效控制病情的患者;二是多發病灶或病灶定位不確定或癲癇灶分布廣泛的患者;三是手術治療易引起重要的功能缺失,不宜進行開顱手術的患者。該手術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均可使用。(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朱素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