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酸對出生缺陷及慢性疾病的預防作用
由于葉酸在生化代謝中的重要地位,葉酸與疾病的關系一直是醫學研究領域關注的熱點。除葉酸缺乏可導致巨幼紅細胞貧血外,已有大量數據證實,葉酸缺乏是神經管缺陷發生的主要原因;5,10-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突變影響葉酸代謝,增加神經管缺陷發生危險;另有部分研究發現,增補葉酸可降低唇腭裂及先天性心臟病的患病危險;孕期補充葉酸可以增加嬰兒出生體重,降低胎盤早剝和早產發生率。
增補葉酸可有效地降低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大量的觀察性或回顧性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葉酸缺乏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病率與心血管疾病患病危險正相關,并有研究證實葉酸和維生素B12攝入量較高人群10年內死于心臟病的人數大量減少。近年來國際上相繼開展了數項關于增補葉酸等多種維生素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實驗流行病學研究,但因受試對象的選擇上存在局限性,只能說這些研究未能證實增補葉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再發。為證實葉酸缺乏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否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有必要在大規模人群中開展增補葉酸或及多種維生素預防心血管疾病初發的實驗流行病學研究。
在老年人群中的研究證實,血清或血漿葉酸水平低與阿爾茨海默氏病、癡呆、抑郁癥患病有關,也有血清葉酸水平低的孩子學習成績較差的研究報道;但目前關于增補葉酸能否改善人群認知功能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
葉酸營養狀況與食道癌、胃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兒童白血病等多種癌癥患病危險呈負相關關系。已有數據表明,葉酸缺乏與DNA鏈斷裂、DNA修復障礙、突變增加和DNA低甲基化有關;增補葉酸可以校正葉酸缺乏導致的這些損害,預防腫瘤的發生。然而,也有動物實驗和人群干預研究提示葉酸在腫瘤發病機制中有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其作用取決于葉酸補充的劑量和時機。
葉酸目前已成為極其重要的微量營養素。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規定自1998年1月1日起,每公斤谷物食品(包括面包、面粉、早餐谷物等)強化1.4mg葉酸(140ug/100g 面粉)以預防神經管缺陷。之后,加拿大、智利、南非、哥斯達黎加等國也相繼開始實施葉酸強化政策。截止至2009年,全球59個開展面粉強化強制政策的國家中有51個國家實施了葉酸強化。 已有研究顯示,這些國家自開始實施葉酸強化政策以來,國民血液葉酸水平顯著增高,神經管缺陷發生率得到明顯控制,美國下降了28%,加拿大下降了46% ;美國和加拿大人群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顯著下降,其腦卒中死亡率與沒有實施葉酸強化措施的英格蘭和威爾士相比亦出現明顯下降。
1990年代初,中美預防神經管缺陷合作項目對居住在河北、山西、江蘇和浙江四省的育齡婦女進行了膳食葉酸攝入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南方育齡婦女膳食葉酸攝入量明顯高于北方育齡婦女,南、北方育齡婦女葉酸缺乏率分別為9.6%和28.9%;婦女在妊娠前后每天服用0.4mg葉酸增補劑,可以使神經管缺陷發生率在北方高發地區降低85%,在南方低發地區降低40%;妊娠前后增補葉酸還可以使其他重大出生缺陷如先天性心臟病、唇腭裂等發生率降低15%,嬰兒死亡率降低20%。中國衛生部于2002-2010年在全國組織實施了預防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2009年國務院將“農村婦女孕前和孕早期補服葉酸等預防出生缺陷”列入醫改方案,同年衛生部正式啟動了“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等重大公共衛生專項婦幼衛生項目,并從2010年開始為全國范圍1200萬農村育齡婦女免費提供葉酸,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全國范圍推廣葉酸增補劑預防神經管缺陷的國家。
在葉酸與神經管缺陷病因關聯的理解和認識中,健康與營養素補充之間的關系具有更加廣泛的含義,因為它確立了一個新的營養素攝入量的概念,該攝入量高于預防一般的營養素缺乏癥的攝入量,因此也引起了人們對營養素缺乏概念的重新思考。營養素攝入量僅達到推薦攝入量標準,可以有效地預防營養素缺乏癥,但機體可能并未達到營養素充足的狀態。機體長期處于營養素不足的狀態,則各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或腫瘤等發生危險有可能增高;預防慢性疾病有可能需要比現行推薦攝入量更高的攝入量。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在預防非傳染性疾病領域中取得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成果,但是這項成果在作用機理及其對人類的遠期健康效應等方面的問題還遠沒有解決,今后幾十年人們仍將繼續期待和關注葉酸研究的突破性進展。
來源:中國營養學會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