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門診病人患有聽力障礙
義診現場,陳翠芳在替市民檢查耳朵。
近日,清遠市人民醫院在門診大樓舉行全國愛耳日義診活動,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防聾治聾,精準服務”。清遠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翠芳透露,由于市民對保護耳朵存在誤區、使用耳朵不當以及疾病誘發等原因,如今門診患者逐漸增多,其中大約有三成門診病人均存在聽力障礙。
陳翠芳提醒,如果給小孩子掏耳朵不小心,還有刺傷鼓膜的危險,建議盡量不要給小孩子掏耳朵。此外,使用耳機聽音樂應遵循“三個60原則”: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超過60分貝就不要再戴耳機聽音樂。
不建議經常給小孩子掏耳朵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小細節會影響耳朵健康,例如有人愛掏耳朵,卻因使用了未經消毒處理、不潔凈的掏耳工具感染上疾病。
陳翠芳介紹說,耵聹是醫學上的一個名詞,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耳屎。雖然耳屎說起來不好聽,其實它對耳朵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例如阻止小蟲飛入,保護耳道皮膚。在生活中,不少家長幫小孩子掏耳朵,甚至是小孩子自己掏耳朵,力度沒掌握好,很容易對耳朵造成損傷,“小孩子皮膚嬌嫩,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掏耳朵時如果耳屎比較堅硬或比較多,容易把皮膚劃傷,細菌就會趁機進入傷口引發感染。”
據了解,人體外耳道皮膚非常脆弱敏感,和軟骨膜連接很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掏耳的時候用力不當或使用尖銳物體掏耳就會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發炎、潰爛。有的人掏耳用力過猛甚至可能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聽力,發展成中耳炎,嚴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聾。
“如果掏耳朵不小心,還有刺傷鼓膜的危險。在給小兒掏耳朵時,如果小兒突然掙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現咳嗽反射,這種意外就更難免。”陳翠芳說,一般不建議經常給小孩子掏耳朵,經常掏耳朵刺激鼓膜發生慢性炎癥,鼓膜發紅、變厚,外耳道也會流出少量膿液,最終反而會可能出現聽力障礙。
用耳機聽音樂,要遵循“三個60原則”
很多年輕人用耳機音量超標,聽力損傷一二十年后顯現。無論是在街頭,還是在地鐵里,隨處可見戴著耳機聽音樂的年輕人,他們也許并不知道,“聽力殺手”就隱藏在自己耳邊。
不僅如此,耳塞真正的問題是它們潮濕而黏糊的表面,能吸引細菌并得以繁殖生長。當戴上耳機后,耳朵里的空氣難以流通,且耳內溫度升高,這個時候耳垢表面的細菌就開始活躍繁殖了。當細菌數量變多,超過人體的正常抵御能力,或是新的細菌進入到耳朵,就會引發耳朵的炎癥、感染。
陳翠芳表示,在外部噪音超過60分貝的環境中,如果長時間使用耳機,聽力將受到傷害。現在年輕人在嘈雜環境里戴耳機現象普遍,一般外部環境噪聲超過60分貝,往往就要開大音量,當聲音達到90分貝以上,并連續一個小時,就可能對聽力造成永久性傷害。
陳翠芳建議,使用耳機聽音樂應遵循“三個60原則”: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超過60分貝就不要再戴耳機聽音樂。她認為,年輕人應避免長期持續的噪聲刺激。如長時間持續接觸過大的隨身聽音樂聲、電腦主機轟鳴聲、電話及手機鈴聲等,也會緩慢引起聽力損害。有的人開始時只是表現為耳鳴或耳內堵塞感、耳內不適感,其實聽力已經受損。如果發現噪聲損害聽力,應該盡快遠離噪聲。如果工作離不開噪聲環境,就必須使用防護耳塞保護聽力并定期檢查聽力。(文/圖 彭可明 劉秋宜)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