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小孩誤食燒堿 引發燒傷導致食管最窄處僅剩1毫米
日前,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胸外科收治一名2歲8個月的患兒,因誤食燒堿而引起食管化學性損傷,形成瘢痕組織,導致食管狹窄,最狹窄處只有1毫米寬,無法正常吞咽。在其他醫院接受第三次手術時更因并發食管瘺住進了ICU,險些喪命。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胸部外科團隊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了“食管內自制支撐管持續支撐加鼻飼飲食”的全新治療方案。如今食管管徑已經恢復至8毫米。
據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胸部外科副主任醫師王禹冰介紹,食管化學性損傷導致的瘢痕狹窄,傳統治療方法包括:1.食管瘢痕狹窄段手術切除、消化道重建。2.食管內置放支架。3.胃鏡下反復球囊擴張。
但這些傳統治療方法都各自有其局限性。這名患兒之前在別的醫院已經接受胃鏡下反復球囊擴張3次,第三次手術過程中就因瘢痕組織進一步狹窄嚴重,強行擴張而并發食管瘺,住進ICU(重癥監護室)10多天,花費8萬多元,險些喪命。來到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時,患兒已并發食管縱膈漏、縱膈膿腫、膿胸等并發癥,且為高位食管化學性損傷導致的瘢痕狹窄,治療難度很大,國外鮮有經驗可循。
王禹冰在之前臨床工作中,治療過不少食管化學性損傷導致瘢痕狹窄的病例,其中對7例高位及全食管化學性損傷導致的瘢痕狹窄患者,成功地進行了保留語言及吞咽功能的保喉手術,使患者恢復了正常吞咽功能,生活質量良好。王禹冰制定了“食管內自制支撐管持續支撐加鼻飼飲食”的全新治療方案。
據介紹,患兒3個月前食管最狹窄處管徑僅1毫米,經過該“食管內自制支撐管持續支撐加鼻飼飲食”的全新治療方案,目前食管直徑已有8毫米,可正常進食半流質性食物。接下來將置放12毫米管徑的支撐架,每3個月復查一次,瘢痕組織穩定后取出“支撐管”,可以恢復正常人生活。(記者伍仞 通訊員朱欽文、吳佳儀)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