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再來一刀”風險有多高
春節剛過,不少家庭在過年最熱議的一個話題,少不了全面二孩時代,要不要再繼續生?高齡媽媽們如何規避生育風險,生個健康的寶寶。然而,過去的十年,正趕上中國出現一個剖宮產的高峰期,而“二孩政策”讓這種當年沒預測到的危害逐漸顯露。早在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剖宮產率高達46%,由此,中國帶上了“剖宮產率世界第一”的帽子。
剖宮產是不是真的更安全
不少產婦和家屬傾向選擇剖宮產,清華長庚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黃振宇對此深有同感,她對科技日報記者說,多年來實行“一孩”政策,孕產婦及其家人傾向于選擇所謂“更安全”的剖宮產以確保母子平安。
“在應該選擇剖宮產還是順產方面,產婦其實也很糾結,除了一部分是迫不得已,比如產婦高齡、胎兒過大等,很多其實壓根沒必要做。”黃振宇透露,產婦最終之所以選擇選擇剖宮產,一方面來源于孕婦及其家屬的要求,有的孕婦錯誤認為選擇剖宮產不會造成陰道松弛;有的產婦怕疼,特別是一些80后、90后的媽媽們更不愿吃苦;還有一部分是迷信因素,為了讓孩子生在所謂的“良辰吉日”,選擇剖宮產。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劉建蒙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社會發展,高齡、肥胖產婦增加,輔助生殖技術應用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多胎妊娠等高危妊娠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臨床必要剖宮產的可能性。另外,醫患關系以及醫院經濟效益考核等因素影響,增加了儀器依賴或者主觀指征導向的“可剖可不剖”剖宮產。再次,孕婦要求的無臨床指征剖宮產增多。
全面二孩 宜開展高危復雜妊娠防治科學研究
隨著國家全面兩孩政策的落實,前次剖宮產對再次妊娠分娩的不利影響會被放大。黃振宇表示,“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一些有過剖宮產史的孕產婦如果第二次懷孕,發生子宮破裂、前置胎盤等情況的幾率會增加,這些異常情形增加了危及孕產婦生命的風險幾率。“尤其是剖宮產后子宮會形成瘢痕,瘢痕子宮再妊娠會顯著增加前置胎盤、產后出血、子宮破裂乃至胎兒死亡的發生風險。”
綜合來看,二孩政策出臺后,臨床必要剖宮產會增加,非臨床必要剖宮產會減少。“研究顯示,有瘢痕子宮的婦女再次妊娠時,有98%的可能性仍經剖宮產分娩。”
劉建蒙分析指出,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后,孕產婦人群特征可能會有顯著變化。與高齡、肥胖、輔助生殖等相關的高危復雜妊娠孕產婦比例會增多。因此,各級衛生部門宜提前準備,為每一名有臨床需要的孕產婦提供剖宮產;另外,各級衛生部門宜繼續嚴控過度的非臨床必要剖宮產,并建立“可剖可不剖”剖宮產的臨床評審標準;同時,在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宜積極開展高危復雜妊娠防治對策研究和與剖宮產相關的科學研究。只有成熟完善的應急體系,才能給產婦和胎兒筑起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安全體系。
過度剖宮產給母嬰健康帶來潛在風險
剖宮產手術本是解決難產和搶救產婦及胎兒生命的有效措施,并不是分娩的捷徑。國內外數據統計顯示,相比順產,剖宮產產婦死亡的相對危險度比陰道分娩高7倍以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麻醉意外、出血及栓塞性疾病,對于產婦和孩子會帶來健康風險及相關并發癥。黃振宇強調,剖宮產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分娩方式,對母嬰的健康都不利,所以最好還是選擇自然的分娩方式。
從胎兒這方面說,一般經過正常生理分娩過程的,胎兒會受到產道的擠壓,會產生一種刺激即應激力。黃振宇解釋說,如果沒有經過產道擠壓,更容易誘發吸入性肺炎,免疫力也會較弱。“不但不能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反而增加了剖宮產術后發病率及孕產婦死亡率。”
從母親這方面說,剖宮產實際上屬于人為創傷,必然會帶來并發癥。有資料顯示,剖宮產產婦產褥感染率為陰道分娩產婦的10倍至20倍,孕產死亡率為陰道分娩產婦的5倍。剖宮產時的出血量比正常分娩的出血量要多。黃振宇介紹,和自然分娩的產婦比較,剖宮產的孕媽媽出血較多,術后恢復也較慢,產后乳汁分泌也會減少;術后可能引發泌尿、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綜合征,也可能引發子宮等生殖器官的多種病變,如子宮切口愈合不良、子宮內膜異位等。“最關鍵的是,對于再次分娩也會有不利的影響。”但專家也指出,并不能一概而論的說剖腹產就是不好的,在沒有其他并發癥且產婦身體一切正常的前提下,自然產的確比剖腹產要來得好;不過若是產婦有其他并發癥或是在生產當時有緊急情況發生,剖腹產有時反而會是良好的解決方式。(記者 李 穎)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