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8日電 由中國食品報社、中國食品安全社會共享共治促進工程辦公室牽頭,北京市社區服務中心、北京婦女聯合會、李時珍國際中醫藥產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農優生態科技產業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食安健康你我同行——推動中華‘四個一’健康工程走進北京96156社區大課堂”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市海淀區社區服務中心隆重舉行。政府及產、學、研、商、機構社團、媒體及社會各界代表300多名嘉賓與會,將“食品安全”如何落地百姓餐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機制方案和行動宣導,標志著百姓關心的國家級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從科學研究、生產種植、機制保障的順序鏈條下溯推進到了百姓餐桌的最后一米,對提高全民食品健康意識、貫徹預防為主、藥食同源的大健康食品安全理念具有標志性的重要意義。
中國婦女活動中心領導、北京市社區服務中心負責人、《中國食品報》社社長、黨委書記、中國食品安全社會共享共治促進工程辦公室主任黃國勝,中國食品安全社會共享共治促進工程辦公室執行主任兼秘書長侯德成,李時珍國際中醫藥產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勇共同參與公益活動儀式、致辭并剪彩。
群防共治四個一 破除食品難安全的魔咒
本次進社區活動推出的“四個一”健康工程的含義是:“一個生農態業”,即從源頭抓起,實現“生態農業”健康發展;“一個食品安全”,即倡導農產品優質,非轉基因,無農藥殘留,確保居民生活食品安全;“一個民生健康”,即通過社區大課堂活動,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識,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做到未病先防,促進民生健康;“一個藥食同源”,即挖掘中華中醫中藥的五千年文化,傳承藥食同源理論,用生態食療產品,調理亞健康,解決慢性病康復問題,讓人民健康地享受美好生活。據了解,“中華四個一工程”將食品安全和飲食科學進行系統化落地,以響應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大衛生、大健康”重要指示精神。
侯德成認為,食品的安全是民生的首要問題,應引導居民樹立科學、理性的飲食習慣,選好食材,合理營養搭配,吃出健康身體。國家應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享共治,提高社區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據了解,中國食品安全社會共享共治促進工程辦公室將著力推動民生健康、母嬰健康、中醫藥、食品安全等項目深度合作。將祖國豐富絢爛的飲食文化與歷史悠久的中醫藥養生文化相結合,依據藥食同源養生理論,全面研究開發藥膳類最高級“安全食品”,更好的傳承和弘揚中醫養生文化、實施中國食品安全戰略。
關注舌尖上的科學和安全 推進百姓餐桌的最后一米
據了解,此次活動也是李時珍中醫藥文化產業集團中農優生態基地展開百萬媽媽知醫育兒、百萬娃娃學中醫以及百姓們“了解中醫、知道中醫、走進中醫”的系列公益活動之一,也是繼今年5月李時珍本草綱目懷柔植物園奠基啟動儀式之后,李時珍本草綱目“人人知醫”系列公益活動的再次延續。
此外,作為全國性的社區地標,北京市社區服務中心96156社區大課堂,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增進社區和諧、樹立96156品牌為宗旨,緊貼居民生活,內容涉及養老服務、防災減災、法制安全、心理慰藉、醫療養生、民俗文化、居家安全、婚姻家庭、書法攝影、手工制作等多方面,緊跟時代發展和社區建設步伐,在推進和探索食安健康進社區實踐中,形成了一批具備品牌效益的精品課程。據悉,目前全市已開課8萬余節次,323萬余人次居民參與。此次,北京市社區服務中心96156社區大課堂將聯手食品安全共享共治辦公室、李時珍中醫藥文化基地引進母嬰健康大講堂藥食同源的系列課程,再次服務社區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