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如何延緩運動并發癥發生?專家:服藥首選緩釋片

老王自從2011年,發現自己走路邁腿特別緩慢、睡夢中拳打腳踢并伴有嗅覺減退等癥狀后,確診為帕金森病。自從吃藥后,他的癥狀有了明顯改善。但從去年年初開始,他發現自己身體越來越不受控制,走路姿勢像在跳舞。有一次他走路的時候胳膊重重地甩到了旁邊的墻上,導致骨裂。醫生說這是帕金森病的運動并發癥引起的。
帕金森患者長期服藥當心“蜜月期”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委員王青教授提到,帕金森病是慢性、進展性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一經明確診斷即需接受長期治療。長期治療中,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會面臨“蜜月期”的問題。“蜜月期”是指在帕金森病初期或是中期的前幾年服用較小劑量的左旋多巴類藥物可以獲得比較滿意和持續的療效,通;颊咴凇懊墼缕凇钡纳钯|量比較高,正常的工作、生活不受影響。經過大約6至9年“蜜月期”后,50%-75%的患者就會出現異動癥和運動波動等難以克服的運動并發癥。
脈沖樣多巴胺能刺激 可能誘發并發癥
帕金森病患者腦內多巴胺含量少于常人,40多年以來,帕金森病的藥物治療主要采取間斷性提供多巴胺能刺激的方式,表現在服藥方式上即一天多次服藥。王青教授說“間斷性、脈沖樣、不連續的多巴胺能刺激會進一步加劇相關神經的功能異常,進而促進了運動并發癥的發生。”
當心帕金森病運動并發癥引起的殘疾
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并發癥可表現為頭面部、四肢或軀干的不自主舞蹈樣、投擲樣的運動,還可出現 “凍結步態”,例如患者在行走時突然停下來,就像被“凍住”了一樣,如果患者在過馬路時出現“凍結步態”,后果不堪設想。此外,王青教授還提到,帕金森病患者并不能預知何時會出現運動并發癥,很多患者都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出現不自主的運動,造成殘疾。例如,胳膊突然猛抬起來,結果撞在墻角導致骨折等。有時由運動并發癥引起的殘疾比帕金森病本身的運動癥狀更嚴重。
平穩的血藥濃度 可減少運動并發癥發生
《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中明確指出:帕金森病運動并發癥的出現與服藥種類、劑量和服藥次數相關,目前大多推崇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為首選藥物,尤其適用于早發型帕金森病患的病程初期[ 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 (第三版)]。王青教授介紹道:這類長半衰期制劑能預防或減少運動并發癥的發生,在此基礎上,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緩釋片可保持24小時平穩持續的多巴胺能刺激,藥效更穩定。
“一日一片”便利帕友 提高服藥依從性
以往,帕金森患者對服藥是一絲不茍的,絲毫不敢怠慢,因為稍微晚點,他們可能就會活動不利,癥狀襲來;帕友們還深受服藥次數的困擾,一日多次,飯前飯后,弄得暈頭轉向,經常出現錯服、漏服現象。對此,王青教授透露,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緩釋片劑型的出現持續釋放高達24小時,提供更持續性的多巴胺能刺激,每天只需在同一時間服用一片即可,患者依從性更高。同時也方便尚在工作的年輕患者,更有助于他們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王青教授特別提醒:多巴胺受體激動劑需要在早餐后1小時服用,同時早餐要避免進食雞蛋牛奶等高蛋白類食品,以免影響藥效。
專家簡介:
王青,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博士學位,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博士后,Australia NHMRC Research Fellow,新加坡神經內科注冊醫生執照,美國神經科學會會員,Asia Pacific Society for Neurochemistry regular member亞太神經化學學會會員,2010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獲得者,獲得首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神經內科醫師”稱號,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委員,中國老年保健醫學會老年認知心理疾病分會中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神經藥理學會常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審稿評委,獲得多項國家級基金。
醫療專長: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帕金森氏綜合癥、多系統萎縮、進行性核上性麻痹、血管性癡呆及老年性癡呆,腦血管病、神經痛等神經科常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