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奶時面唇紫紺 警惕寶寶先天性后鼻孔閉鎖

可通過纖維喉鏡檢查確診,一旦確診應盡早手術
寶寶出生才一個多月,一吃奶就憋得臉發紫,好像喘不過氣來,張口啼哭又慢慢好轉了。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鄒宇提醒說,出現這些癥狀,爸爸媽媽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如果排除了心肺異常,要到耳鼻喉科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后鼻孔閉鎖的可能。
小寶寶吃奶臉憋得發紫
一個多月的小軒軒(化名)自出生后就挺鬧騰的,一吃奶臉色就憋得發紫,好像喘不過氣來似的,吃一會歇一會,喉嚨里還好像總是有一口痰在那,安靜的時候可以聽到喉嚨里發出很大的呼呼聲。去醫院檢查,經鼻咽CT及纖維鼻咽喉鏡檢查發現,小軒軒患的是先天性雙側后鼻孔閉鎖,右側骨性閉鎖薄,左側骨性閉鎖厚且鼻腔狹窄畸形,醫生建議盡早手術,否則嚴重的話還可導致窒息死亡。
因當地醫院無法手術,爸爸媽媽帶著小軒軒來到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接受了雙側鼻孔成形術,目前恢復良好,預計術后一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了。
后鼻孔閉鎖影響寶寶呼吸
據鄒宇介紹,先天性后鼻孔閉鎖是臨床上罕見的一種先天性畸形,是由于胚胎發育過程中,位于原始鼻腔與原始口腔間本應消失而形成原始后鼻孔的間隔——頰鼻膜,未能消退而形成閉鎖間隔。一般來說,單側后鼻孔閉鎖比雙側閉鎖要常見一些,閉鎖隔中,膜性閉鎖或混合性閉鎖的發生率約為1/8000,骨性閉鎖更罕見,發生率約為1/2萬。
一旦患有先天性后鼻孔閉鎖,新生兒出生后首先會影響到正常呼吸。尤其是雙側后鼻孔閉鎖的患兒,臨床上表現為自出生后就有明顯的鼻塞、呼吸困難、氣促發紺,甚至窒息。存活下來的小孩,每次在閉口或吃奶時,可因憋氣而導致呼吸困難加重,并出現紫紺,從而拒絕吃奶,而張口啼哭時則可緩解。但再次吃奶時,也還是會出現同樣的癥狀,而且在吸奶與換氣的過程中還容易發生嗆奶、誤吸。由于吃不進奶,會影響到小兒的營養攝入,而且長時間張口呼吸,也會影響到其日后的頜面發育和智力發育。另外,因通氣不暢,缺乏對嗅覺神經的刺激,一些雙側后鼻孔閉鎖的患兒還可出現嗅覺功能障礙。有些后鼻孔閉鎖的患兒還可合并有其他畸形,如泌尿生殖系統的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等。
手術可緩解寶寶呼吸困難
臨床上,先天性后鼻孔閉鎖可通過纖維喉鏡檢查來確診。一旦確診時,尤其是雙側先天性后鼻孔閉鎖的患兒,由于病情緊急,隨時可能威脅生命,一般建議盡早手術。
“目前的治療方法是通過鼻后孔形成術,術后再保留半年左右的硅膠管擴張鼻道,以建立寬大的后鼻孔來緩解呼吸困難的狀況。”鄒宇說。
不過,做完手術之后也不是就萬事大吉了。鄒宇說,患兒在術后也有出現再閉鎖的可能性。為了盡可能地減少術后的再次閉鎖率,醫生們在設備和技術上也作了一些改進。目前認為2歲前是閉鎖發生率最高的階段,所以對這類手術患兒,醫生們仍會繼續隨訪到2歲。
鄒宇提醒新手爸媽,在育兒過程中,如果發現剛出生的小嬰兒出現呼吸困難,閉口、吃奶時面唇紫紺,張口啼哭時卻可以得到緩解甚至消失,而且心肺查體無異常時,需高度警惕先天性后鼻孔閉鎖的可能,及時帶孩子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林惠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