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院士齊聚杭州,為了啥事?

10月15日,2016中國藥物創新及產業化院士論壇在杭州舉辦,包括12位院士在內的全國醫藥界300多位專家齊聚。這樣的強大陣容,引發業內矚目。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更是自稱是科學家的粉絲。
當日下午的專題戰略咨詢會議,與會者圍繞促進我國自主創新藥物發展的議題,提出要完善藥品審評機制、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扶持、規范現行藥品招標制度、完善醫保目錄管理機制,以期促進我國自主創新藥物發展,堪稱中國新藥創制“杭州宣言”。
此次論壇由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中國藥促會、浙江省科協、杭州市科協、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主辦,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余杭區科協承辦。
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夏寶龍:
我是追星族,也愿意當粉絲,從追星粉絲的角度,我的熱情不比年輕人小。但是,我追的星是科學家,因為他們是推動我們這個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中國藥物創新和產業化是我的一個夢想。每當看到大量的外國藥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我心里總在想:為什么中國的藥品不能像外國藥品進入我們市場一樣進入到他們的國家。我們的藥物在國際市場上占什么地位,在某種意義上,是我們國家強大的一個標準。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
我國藥物創新政策從2000年開始到2015年經過四個階段:從創新政策的萌芽期,到創新政策的探索期,然后到基本形成期,再到現在政策環境的發展完善期。“十三五”期間要在創新品種和關鍵技術突破,就要加快轉化醫學研發,向新產品的轉化,構成了中國新藥可持續發展的堅實的基礎。從“十二五”到現在,我們有24個自主研發的新藥,在中國批準上市。這幾乎相當于此前50年我們國家批準新藥總數的5倍。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田紅旗:
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我國疾病譜的改變,百姓對健康和衛生的需求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藥物在疾病診療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促進自主創新藥物的發展,是利國利民的舉措,也是我國醫藥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贏得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關鍵。
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
10多年前,一批海歸博士創立貝達藥業,雖然艱辛,但是在各級政府部門和專家支持下,我們共同努力下,創業有成。我們成功研發了中國第一個小分子靶向藥,打破了外國的壟斷。去年,我們這個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為中國醫藥創新一個標志性成果。我們的醫藥創新任務很重,還遠遠不能滿足老百姓健康的需求。貝達藥業將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為中國醫藥產業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更多的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
通過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我們醫療的便捷化、多樣化、高效的能力,而且降低了費用,這方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從歷史治療經驗來看,還可以跟相關技術融合,尤其是當前基于大數據的基因診斷、人工智能,我認為要不斷地去實現質量的標準化,通過人工智能能夠改變我們醫療健康的模式,也能夠培育一批相關的設備和企業。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
當前中國還存在著相當多的治療領域藥物依賴進口問題,所以現在要解決的就是如何用自主的知識產權創新藥和高品質的仿品藥在臨床中對原藥的替代。第一,要進一步完善藥品的審批機制;第二,要加大財稅金融政策的支持,繼續發揮財政資金在鼓勵創新和促進結構調整方面的作用;第三,要完善和鼓勵創新的稅收支持政策;第四,要完善醫保目錄的管理機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
國內的藥品,包括我們的腫瘤藥、仿制藥,很多是粗加工的。農業,我們在考慮怎么深加工,抗腫瘤藥物能不能也深加工一下?如果能夠做得好,能夠給國家節約更多的資源。
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
審批是一個關鍵問題,而且不同的國家,它的審批都有一個標準,但都是鼓勵創新的。我們國家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工作,但還面臨瓶頸,包括保證質量前提下提高速度。創新建議方面,還得考慮到我們國情和可行性,各方面都要考慮到。
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化妝品注冊司副司長李茂忠:
藥品注冊管理辦法,這次修改,大家比較統一的共識就是要引進新的模式,就是研發過程中有符合科學規律的變化。符合研發規定的,我們接受。研究過程中,你可以有疊加的,二期沒有做完,不影響上三期的時候,這個時候可以疊加讓你做。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建峰:
把我們創新藥投資大,要考慮如何收益。藥品一旦研發出來,怎么延長知識產權的保護期,美國這在方面戰略上有很大的優勢。我們要考慮這個,在制訂藥物比如說類型的時候,一類、二類、三類、四類、五類藥的時候,怎么規范?要有更加開放的開放度和機制,通過頂層設計,能夠快速促進形成產業化,縮短周期。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首席科學家果德安:
我是研究中醫藥的,主要說三點:一是組織體制的問題。青蒿素能夠成功也和體制有關。現有的體制需要完善,但也有可以借鑒的地方,比如首席科學家制。體制上能不能在中醫藥創新上發揮作用?第二點,中醫藥和傳統藥物能不能分開,因為歐盟藥監局有經驗,傳統藥物就很簡單的簡化。第三點,希望能夠在國家層面好好研究一下中藥的注冊制改革辦法,管理創新。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黃漢權:
在政策支持方面,自主創新藥物需要國家支持,這是毫無疑義的,而且支持的力度還要增加。但是在支持的過程當中,要怎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要政府投錢的問題,還要發揮市場的機制作用。(來源:經濟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