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院士齊聚杭州 共商中國新藥創制

近日,2016生物醫藥余杭院士行暨2016中國藥物創新及產業化院士論壇在杭州開幕。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田紅旗,中國工程院楊寶峰、孫燕、李蘭娟、王廣基、陳建峰等12位院士齊聚杭州,共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并提出了《關于促進我國自主創新藥物發展的建議》。該份建議提出要完善藥品審評機制、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扶持、規范現行藥品招標制度、完善醫保目錄管理機制以期促進我國自主創新藥物發展,堪稱中國新藥創制“杭州宣言”。
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夏寶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夏寶龍表示,科學家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他對丁列明博士及其帶領的貝達藥業團隊所取得的成就表達了高度的贊許。他特別強調,中國藥物創新和產業化是中國人的夢想,中國藥物在國際市場上占什么地位,在某種意義上是國家強大的一個標準。他呼吁在座的包括丁列明在內的科學家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共同為實現中國藥物創新的夢想而努力。
與會院士專家在建議中指出“2015年,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然而,我國醫藥產業仿創結合、以仿為主的格局尚未改變,同質化競爭嚴重,代表行業先導的自主創新藥物發展相對滯后。自主創新藥物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事實上,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醫藥產業的轉型升級,實施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培育了貝達、恒瑞、康弘、微芯等一批創新型企業,也打造了類似余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這樣的高科技生物醫藥產業園。例如由“國千”專家丁列明帶領的海歸博士團隊,成功開發出中國第一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凱美納,打破該領域外資藥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譽為民生領域的“兩彈一星”,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指出,“十三五”期間要在創新品種和關鍵技術突破,就要加快轉化醫學研發,向新產品的轉化,構成了中國新藥可持續發展的堅實的基礎。
田紅旗表示,促進自主創新藥物的發展,是利國利民的舉措,也是我國醫藥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贏得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本次論壇將帶來更多的智慧分享和思想碰撞,為我國醫藥創新事業發展帶來更多的好成果,使醫藥領域院士論壇成為政府與醫藥企業、科研院所之間溝通與合作的新對話平臺,并致力于為更多的醫藥生物企業提供更多的支持與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