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國際公益峰會在深圳舉行

9月23日,由第五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以下簡稱“慈展會”)組委會主辦,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深圳市中國慈善展會發展中心承辦的“2016國際公益峰會”在深圳舉行。與會嘉賓圍繞“共享與慈善”展開一系列探討。
作為慈展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峰會創新提出TIFP的會議標準,即跨界、創新、未來、實踐。來自不同國別、不同身份的演講嘉賓,對峰會議題進行創新性的跨界論證。旨在搭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功能最全的共享發展思想平臺,期望通過推陳出新,以差異化引領行業趨勢。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此次峰會發來祝賀視頻,他指出:“慈善是國家與人民之間表達團結與友誼的一種重要方式,慈善是我們可以對人類的共同未來做出的最佳投資方式之一!
2016年是中國慈善法頒布實施元年,慈善事業迎來了以法興善、創新發展、開放包容、跨界合作的新時代。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會上表示,慈善是人類社會通用的共同語言,通過全球的合作,讓世界上更多的人受益。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馬蔚華表示,今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通過兩個重要的議案,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而這兩者的關系就是“共享與慈善”。
“我們要把‘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慈善法規定一并解讀,就可以進一步理解本次峰會深刻的意境,也可以幫助我們全面把握慈善事業在當代經濟社會發展和變革中的歷史使命! 馬蔚華強調,依法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是中國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而慈善與共享應該是企業與企業家要承擔社會責任的必然選擇。
峰會期間,與會嘉賓圍繞跨國別行業進行合作以應對全球挑戰、如何推動金融資本參與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諸多話題進行智慧碰撞。峰會還發布了《慈善與共享型社會共同宣言》,包括創建負責任的慈善事業、促進跨界合作、促進環境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促進對社會創新投資等四方面的內容。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王振耀表示,善經濟時代正在來臨,世界經濟與社會正在接受善的洗禮!吧啤闭诔蔀槿祟愇拿鞯墓餐瑑r值。中國慈善事業正在全面走向世界 ,正在迅猛地融入世界。
伴隨中國慈善事業快速發展、眾多的慈善組織逐漸誕生,這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投入其中。為此,馬蔚華認為,公益慈善事業需要大批的人才,不是僅有理想和情懷就行,還需要專業化。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就承載著培養出國際化、職業型、創新型慈善家和慈善公益組織高級管理人才的使命。我們還要把西方社會比較先進的工具方法,如影響力投資、公益創投、社會企業、慈善信托等引入中國。” 馬蔚華強調。
華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深圳市中國慈展會發展中心理事長盧德之在峰會期間闡述他的“資本與共享”思想。盧德之認為,“這是一個資本的時代,這是一個走向共享的時代,這是一個用共享來治理慈善的時代。”
出席此次峰會的還有聯合國社會影響力投資基金(UNSIF)全球負責人David GALIPEAU ,俄羅斯慈善救助基金會會長 Maria CHERTOK,白沙投資集團基金創始合伙人、美國唐納利家族成員 Elliott DONNELLEY、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等20余位全球知名慈善領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