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取消門診輸液 專家建議應避免“一刀切”

今年以來,我國多省市醫療衛生部門出臺地方性措施取消門診輸液,以期達到抑制抗生素過度使用、降低醫療費用、降低醫療風險的目的。從各省市的實踐情況來看,得到患者、醫療從業者和專家的一致認可。業內人士和專家建議,在取消門診輸液的同時,需要兼顧特殊性,避免依賴行政命令搞“一刀切”;同時可通過建立“輸液清單”規范輸液行為,逐步引導公眾合理用藥。
“在我國各地醫院,門診輸液室通常是很大的,里面幾十上百個座椅上坐滿正在掛吊瓶的病人,相信對這種現象我們都不陌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告訴記者。“從國際上看,這是個怪現象,輸液本身是風險比較大的治療手段,國外一般來說只有在住院或者動手術時才會輸液。”
目前江蘇、浙江、山西、內蒙古、四川等省份已出臺措施限制門診輸液。
從目前已叫停的醫院實踐來看,多年來輸液治病又快又好的觀念在多數患者心中已根深蒂固,部分病人就醫和用藥觀念仍需引導。“門診停止輸液后,剛開始病人很不適應。”四川省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牟雁東說。同樣的情況內蒙古人民醫院也存在,“剛開始取消門診輸液時,有不少慢性病患者堅持要求輸液。”內蒙古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賀慧玲說。
業內人士指出,門診各科室也都有其不同特點,若完全不顧及特殊性,“一刀切”地叫停門診輸液,也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后果。建議經專家綜合評估后,列出一個允許輸液的清單,以增加規則的科學性、合理性,減少執行的難度。周子君建議國家衛計委可以出臺輸液用藥指南。
山西省衛計委醫政處負責人表示,有些病可輸可不輸,比如說感冒、發燒這些病,只不過輸液會好得快一些,這一部分取消是應該的,我們需要提倡合理用藥。但是有些病,比如肺部感染,不輸液是會有生命危險的,對于這部分患者,如門診不提供輸液服務,跟我們的合理用藥是背道而馳的。據新華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