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諾貝爾獎獲得者介紹

阿龍·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 以色列)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獲獎原因: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一種蛋白質降解的重要機理)。
阿龍·切哈諾沃博士,第一位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南京大學名譽教授,南京大學化學與生物醫藥科學研究所所長。1947年生于以色列海法,1981年在以色列海法工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84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1980年在以色列海法市工學院任教,1992被聘為教授。2013年12月19日當選中科院生物化學部外籍院士。
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美國)
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獲獎原因:發現RNA 干擾現象。
研究興趣:信號轉導,基因表達,發生生物學。
克雷格·梅洛,美國生物學家,美國麻省總醫學院分子醫學教授。2006年因與斯坦福醫學院病理學和遺傳學教授安德魯·法厄( Andrew Z. Fire)發現RNA干擾現象而共同獲得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梅洛和法厄教授的研究表明雙鏈RNA可能引起序列特定性的基因沉默。RNA干擾可以發生在動植物和人類身上,可以在細胞之間傳播甚至遺傳給下一代。因此,基因表達的調節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在導致未來更多新型療法的產生。
馬丁·查爾菲(Martin L. Chalfie,美國)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獲獎原因:研究和發現綠色熒光蛋白(GFP)作為發光的遺傳標簽作用。
馬丁·查爾菲,美國科學家,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教授,因研究和發現綠色熒光蛋白(GFP)作為發光的遺傳標簽作用與Osamu Shimomura、Roger Tsien共同獲得了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查爾菲的實驗室用秀麗隱桿線蟲來研究神經細胞的發育和功能。這類線蟲的發育、解剖、遺傳和分子信息都很豐富,為研究提供了強有力和多元的支持。他寫了超過200篇論文,其中至少16篇被引用100次以上。
他將自己在綠色熒光蛋白方面的工作追溯之1988年保羅·布雷姆主持的關于發光生物體的研討會:這導致了1992年的一些關鍵的實驗,其論文《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s a marker for gene expression》中對此有闡述,該文是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領域引用率最高的20篇論文之一。
哈拉爾德·楚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國)
2008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獲獎原因:發現人乳頭瘤病毒引起宮頸癌。
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德國著名醫學科學家與榮譽退休教授,德國埃朗根-紐倫堡大學病毒學教授,現任職于德國癌癥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領域為病毒學。他用了十多年時間終于發現某些類型的HPV就是宮頸癌的病原體,這一發現為開發出宮頸癌疫苗打下了基礎。因為發現了乳頭狀瘤病毒(papilloma virus)是子宮頸癌的成因,2008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