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天吹空調 竟得冷中暑

入伏以來,江浙一帶天氣潮濕悶熱,各大醫院的急診病人更是大增。近日筆者從江蘇省中醫院急診中心了解到,各類急診病人每天都在增長,有些疾病還出現“反季節”現象。專家指出,惡劣的天氣、極端的氣候,尤其要注意防范人體出現的不適,防止意外發生。
“冷中暑”,現代人越來越嬌氣
天氣仍然悶熱,很多人在辦公室、家里的空調溫度也是越調越低,可是,就因在空調房待的時間長了,人的抗高溫能力越來越低,竟然出現了“冷中暑”。小倩是一位在新街口上班的白領,近來天氣炎熱,平時便一直“躲”在辦公室里。前日因要去辦業務,不得不外出,可不成想,出門剛剛過了個馬路,小倩就感覺頭暈、惡心,有點站不住了。小倩的同事趕忙把她送到了江蘇省中醫院。無獨有偶,碰到了同樣因“冷中暑”被送到醫院的保安小李。據了解,小李的情況跟小倩相似,他的工作環境是在大樓里,中央空調24小時開,也是剛出門,準備在單位里巡視一圈,沒想到就走幾步就感到頭暈差一點暈倒。
“這類病人在現代都市人中發生較多。主要是在現在的條件較過去大大改善,到處都有空調,而人們對抗高溫的能力就明顯不如過去。”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酈永平主任中醫師分析,暑天貪圖空調,溫度調的過低,室內外氣溫懸殊較大,人從過于涼爽的房間一下進入到室外大“蒸籠”,人體自身的體溫調節中樞“失靈”了,不能迅速適應冷熱溫差較大的變化,便極容易發生中暑的情況。專家建議人們,天氣雖熱,但一定要保持室內通風,開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為宜;不能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間,要經常到室外走走,要出一些汗;平時可經常在太陽穴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等,多喝綠豆湯、多吃西瓜等,一旦出現不適,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反季節”發作的消化道出血
宋先生今年38歲,是位私企老板,平時因為比較忙,老是不能按時吃飯,落下了慢性胃炎的毛病。這幾天南京氣溫特別悶熱,一是忙、二是熱得不想吃,宋先生更可謂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吃飯。前兩天宋先生因為實在熱得難受,更是一口氣喝下了兩瓶冰啤酒。自打那以后,宋先生就感覺自己的大便好像變黑了,嚴重的時候甚至像“柏油”一樣。來到醫院一查才知道,自己原來是消化道出血。
酈主任告訴我們,最近接診的這類病人很多,原本冬春季節高發的疾病,怎么暑季多起來?“發生這類病癥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是因為部分患者本身就有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等疾病,第二是近來天氣炎熱,人體心肝火旺、血熱旺行;第三是暑季飲食不規律、冷熱交替過多過快,消化系統發生問題的幾率大大增加。”對于消化道疾病的預防,酈主任建議首先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飲食上盡量做到按時就餐,食物應該以易消化、清淡為主。人體內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胃腸消化功能也隨之相對減弱,不少人會出現食欲不振等癥狀,一方面飲食少食多餐,癥狀嚴重時可請醫生辨證施治,用中藥調理一下,可以明顯改善這種不適。
高溫結石都被“蒸”出來了
昨天,23歲的小何突然感到腰腹部一陣疼痛,并且疼痛越來越重,幾乎要打滾。發覺情況不對,家人趕緊將他送到江蘇省中醫院。經檢查診斷為泌尿系結石。小何告訴筆者,他在一家公司從事銷售工作,近期天氣炎熱,他經常在外面奔波,基本都是剛到外面用不了一個小時,整個衣服就能濕透了。但為了圖方便,小何基本在外面時沒喝過白開水,實在口渴時,才會買一瓶冰鎮可樂,過過癮。
“每年暑季都是結石病人高發期,這主要和天熱出汗多,喝水少有關系。”泌尿外科主任顧曉箭告訴我們,雖然結石種類多,病因也復雜,但暑日里喝水少,肯定是導致結石的主要誘因之一。白天外界氣溫較高,體內水分蒸發較快,如果水分補充不及時,久而久之就像茶壺中的水垢一樣,水被越蒸越少,最后硬是把結石給“蒸”了出來。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喝水不僅是為了解渴,更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尤其每天8杯水是基礎量,可適當多喝些綠豆湯、酸梅湯等。尤其一些患有結石的患者,更要及時補充水分,如出現不適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馮瑤 顏英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