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意外發現抽筋原因:與肌肉無關

【環球網綜合報道】只要從事體育活動,無預警的肌肉抽筋對任何人來說都很要命。幾十年來,醫生和體育醫療專家推論,抽筋的原因不外乎體內脫水、缺乏電解質、或肌肉纖維與肌膜發生撕裂,導致疼痛痙攣,一般相信唯有水分與電解質才能舒緩癥狀。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相信,我們可能一直以來對抽筋的看法不正確。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月8日報道,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金農十年前在海上劃單人皮艇時不湊巧發生抽筋,機緣巧合了解到抽筋的可能原因。他表示:“抽筋主要起因是神經,而不是肌肉。”麥金農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研究分子神經生物學和生物物理學,也引領了對于抽筋的新思維。
如果肌肉抽筋只是因為疲勞或缺乏營養,為何我們安靜躺在床上時也會抽筋呢?又為何世界級鐵人三項選手亞歷山大(Craig Alexander),經常在比賽一開始,水分與體力充足的情況下,仍然發生抽筋呢?
十年前,當麥金農與在哈佛醫學院研究神經生物學的同事比恩(Bruce Bean)一起劃單人艇出海時,他的雙手與手臂發生抽筋,當時沒有出現脫水或電解質不足的癥狀。
當他們上岸后,便開始尋求解答。他們沒有專注在肌肉上,而是假定某個東西導致神經系統傳送刺激到肌肉,引起抽筋。他們認為,或許可以透過抑制運動神經元的過度使用,而避免抽筋,他們將此視為抽筋的根本原因。
麥金農贏得諾貝爾獎的研究主題,是提出蛋白分子的原子結構,這種蛋白分子構成有機體內的電子信號,而運動科學通常不是諾貝爾獎得主投入研究的領域。
但麥金農一直牢記抽筋的問題。麥金農與比恩讀了現有研究之后,他們假設改變運動神經系統,包括控制肌肉的運動神經元,借著使用強烈感覺刺激嘴巴和食道,也就是吞咽辛辣食物。辛辣味覺充滿神經接收元,因此產生某種麻醉效果。
就像麥金農對此的解釋:“接收最強烈的感覺,可以抑制運動神經元的傳導。”接著麥金農就將自己當成白老鼠,開始在廚房里制作不同的辛辣飲料,原料包括姜與肉桂,并嘗試用電流刺激引起抽筋。
之后十年,他逐漸相信他的直覺是正確的,在喝了辛辣飲料之后,較不容易發生抽筋。為了充分運用研究成果,他與生物技術創業家韋斯特法爾合作設立新公司Flex Pharma,并在2015年成為上市公司。
Flex Pharma2016年初推出一款混合了姜、肉桂與辣椒的飲料Hotshot,由于味道過于辛辣,以至于無法像一般果汁口味的能量飲料,喝了讓人精神為之一振。而這才是重點,它的目的是改變,而非補強我們的身體。(馬娜 譚利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