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學生人流月 家長們長點心吧……

進入暑期后,在走訪省會各大醫院時吃驚且痛心地發現:未婚未育的人流患者約占60%,而且學生增多。湖南一醫院主任醫師李雪英說,數據顯示,每年高考和中考過后的兩個月是學生人工流產最多的時候,其中學生占到10%左右。
婦科醫生最心痛的是什么?是面對一張稚嫩的臉,懵懂地詢問:“醫生,流產不痛吧?不痛就沒事吧。”
七八月是“學生人流月”,據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等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生殖健康調查報告》顯示,“15歲~19歲女孩中8%有性經歷且多次懷孕率高于20歲~24歲”。與此同時,跟學校、家長欲語還休、能回避就回避的性教育對比而言,“無痛人流”的小廣告們的攻勢卻甚顯強悍,有的甚至直接發放到初中、高中生的手中。
李雪英特別強調,早孕、流產對青春期女孩身心傷害嚴重,別看有些女孩表面滿不在乎,其實被推上手術臺做人流時,特別是第一次,身體上會異常痛苦,精神上也容易萌生罪惡感,陷入憂愁與孤獨之中。
研究表明,十幾歲的女孩在接受人流手術過程中,其疼痛感會明顯超出成年女性,而這種異常一般來自手術前的不安和恐怖感。手術后,她們常做噩夢,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易將自己的不幸陰影投給周圍的人和事物,如果這時沒有得到家長、老師們及時的心理撫慰,甚至獲得的只是責罵和歧視,就有可能促使她們形成玩世不恭的態度。隨之,她們有可能做出鋌而走險、自暴自棄、自殺等極端舉動。
北京協和醫院婦科主任醫師譚先杰說,6月份是畢業季,很多畢業的孩子們在分離的情緒下一時沖動,把持不住自己,又缺乏相關的性教育,所以才意外懷孕,而因為缺乏相關知識,認為“無痛就是安全”,所以第一反應就是選擇無痛人流。殊不知,不痛未必就是對身體沒有傷害,他現在接診的很多不孕或宮外孕患者就是因為年輕時意外懷孕偷偷摸摸人流留下了后遺癥。譚先杰遇到的年紀最小的前來流產的姑娘只有14歲。
北京東方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劉艷霞說,談起性知識,十幾歲來做人流的小姑娘都似懂非懂,“人流手術后需要術后休養至少一個星期,需要2次定期復查等禁忌更不知曉,往往人流后就再也不去醫院了。”很多她接診的不孕患者或者婦科疾病都是因為年輕時人流手術不正規或者沒有休養好導致的。實際上,頻繁人流甚至一次人流即可嚴重危害女性生殖健康。李雪英說,青春期的孩子發育未完善,手術風險比成年人更大,手術中宮頸擴張困難,宮頸裂傷、子宮 穿孔的風險明顯增加,術后沒有營養、休息,甚至沒有足夠的條件予以抗炎促宮縮治療,容易繼發感染、出血,導致盆腔炎、宮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甚至導 致終生不孕。多次反復人流的患者婚后妊娠發生早產、胎兒異常、胎盤異常的風險也升高4~8倍。
“需要正確性教育還有我們這些家長。”性教育專家方剛教授說,正確的性教育必須要“厚臉皮”。怎么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呢?很多家長還是覺得尷尬。就連身為婦科醫生的譚先杰都有些感覺棘手,家長、老師也希望大家能分享提供正確有效的性知識教育。(綜合自新華網、健康時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