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困難失能老人將獲專項補貼

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昨天對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相關部門介紹,經濟困難的京籍失能老人和高齡老人等群體,明年1月起可以領專項補貼,補貼將以電子代金券的形式通過“北京通—養老助殘卡”發放。
高齡失能困難三類老人將獲專項補貼
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從2015年起開展經濟困難的高齡和失能等老年人護理補貼試點工作,目前西城、朝陽、海淀、順義、密云5個區正在分類探索開展試點工作。此次試點確定了護理補貼對象范圍為具有北京市戶籍的經濟困難的高齡和失能等老年人,具體包括城市特困人員、農村五保對象、低保或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和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和70歲以上老年人。5個試點區三類困難老人共1.9萬,在此基礎上,各區可結合實際適當擴大補貼人員范圍。
在試點的基礎上,全市范圍將建立經濟困難的高齡和失能等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由民政局、老齡辦牽頭,已經起草完成《關于建立經濟困難的高齡和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的通知》。補貼制度文件已在民政、財政、衛計、殘聯、老齡等部門進行了充分討論,征求了各區的意見,目前正在與經濟困難的失能老人入住養老機構補貼、殘疾人護理補貼等制度進行銜接,待進一步完善后,由上述部門會簽印發,計劃從明年1月起全市統一實施。
專項補貼只能用于護理服務
據介紹,補貼將以電子代金券的形式通過“北京通—養老助殘卡”發放,用于購買照料護理服務,當年未用盡的補貼額度可延期到次年年底前使用。目前,市民政局、市老齡辦制定了《關于經濟困難的高齡和失能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中有關服務事項的通知》,規定護理補貼只能用于購買預防保健、就醫陪護、居家護理、生活照料等照料護理服務,由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單位提供,且不得以其他商品代替服務。保障方面,目前已發展專門服務困難失能老人的機構150多家,涵蓋生活照料、康復護理、輔具用品等失能老人急需項目,服務區域覆蓋全市各區。目前,率先完成評估工作的西城區,正在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定制養老助殘卡。
據市民政局介紹,這項制度明確了享受補貼待遇的三類人員,簡單地說就是符合經濟困難等條件的失能、高齡、失獨老人。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全市符合這些標準的約有4.8萬人。此次還將統一補貼基本標準,經濟困難的失能老人每人每月最低補貼300元用于購買服務,各區可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財力情況,按照老年人輕度、中度、重度失能程度確定具體補貼標準;經濟困難的80歲以上老年人,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70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補貼用于購買服務,各區在此基礎上可適當提高。據了解,方案還未最終確定,也有可能進行調整。
年內將完成對全市15萬失能老人評估
據介紹,為全面摸清本市失能老人底數,掌握高齡、失能、失獨等困難老人的有效需求,本市決定在對試點區1.9萬困難高齡失能老人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將評估對象擴展到試點區所有失能和部分高齡老年人,預計完成8.5萬失能老人的評估和9.7萬高齡老人的需求調查。
同時,為體現補貼制度的公平性,市民政局、財政局、老齡辦決定在2015年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在全市開展老年人能力評估,預計11月底將基本完成全市約15萬失能老人的評估工作。《北京市養老服務需求評估表》,作為政府組織的老年人能力評估統一量表,將通過日常生活、精神狀態、感知覺與溝通、社會參與四大類共22小項指標,對老年人自理能力情況作出輕度、中度、重度失能評價。(記者 李澤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