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能治中暑嗎?詳解夏天拔火罐能治療哪些疾病

夏天最常見的疾病,例如中暑等等是可以通過拔火罐來進行治療調理的。拔火罐是中醫的治療方法,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想要正確的進行拔火罐防治疾病,就應該要知道拔火罐都會有哪些禁忌,快來一起看看吧。
夏天拔火罐能治療哪些疾病
暑濕感冒:感冒真是惹不起的瘟神,一年四季都不放過我們。由于夏季天氣悶熱潮濕,此時為了降溫大家就比較貪涼,比如吹空調、洗涼水澡等,這樣極易引發夏季感冒。夏季感冒中醫上又稱為暑濕感冒,同時又被老百姓稱為“熱傷風”。夏季多見暑濕感冒,以發熱、汗出但熱不解、鼻塞、流濁涕、頭昏、頭痛、頭脹、身重倦怠、心煩口渴、胸悶欲嘔、尿短赤、舌苔黃膩為主要癥狀。治療時可在肺俞、至陽、陰陵泉、足三里、曲澤、委中等穴拔罐,留罐15~20分鐘。每日1次,病愈即止。也可沿背部膀胱經穴走罐,走罐處可以涂搽姜汁作為潤滑劑,來回走罐以皮膚呈紫紅色為度,最后將罐留在大椎、肺俞穴20分鐘。需要注意的是,高熱患者不可拔罐。
中暑:作為外感六淫之一,暑邪在夏季可謂是遇到了主場。夏季時節氣溫較高,且濕度較大,在這樣的高溫濕熱環境中待久了,由于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的散發出去,致使機體體溫調節發生障礙而引發中暑的癥狀。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對于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來說,其主要表現為口渴、食欲不振、頭痛、頭昏、多汗、疲乏、虛弱,惡心及嘔吐,心悸、臉色干紅或蒼白,注意力渙散、動作不協調,體溫正常或升高等。而重癥中暑則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拔罐時可以選用大椎、委中、外關,配合中沖、十宣、脊椎兩側、關沖,采用單純拔罐或刺絡拔罐,留罐5分鐘。脊柱兩側用梅花針重叩刺3~5次后走罐。中沖、關沖、十宣用三棱針點刺放血,不拔罐。
頭痛:頭疼起來,可真是一種折磨,如果再伴有“頭重如裹”的癥狀就更讓人難受了。夏季是頭痛的多發季節,由于變幻不定的夏季氣候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頭痛的癥狀。拔罐治療頭痛,首先要做些判斷。如果頭痛的部位在頭側面,疼痛為脹痛、跳痛,伴隨頭暈、眼干等癥狀,可選擇風池、肩井、陽陵泉等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的穴位進行拔罐。而頭頂痛常和情志有關,可選擇足厥陰肝經的穴位,如肝俞、腎俞進行拔罐。如果頭痛的部位在前額,要選擇胃俞、足三里等足陽明胃經的穴位進行拔罐,配合刮痧效果更好。
腸胃病:夏季不生大病不算什么特別的,但一次腸胃病都不犯可就值得羨慕了。腸胃病是夏季高發病之一,每年夏季的時候,到醫院就診看腸胃病的人也是最多的。夏季時節,氣溫較高,很多人便喜歡吃一些生冷的食物來給自己的身體降溫,比如那些水靈靈的瓜果梨桃、清涼爽口的啤酒、雪糕等,殊不知,這樣很容易引發腸胃病。日常治療時可以選用肝俞、脾俞、胃俞穴,留罐10~15分鐘,每日治療1次,10日為一個療程。
風濕性關節炎:和一般的關節炎不同,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常常與環境條件直接相關。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風濕性關節炎只會在寒冷、潮濕的天氣里犯病。其實不然,在夏季的時候依舊可以讓人痛苦不已。由于夏季天氣較為炎熱,有不少的人喜歡吹空調,吹風扇,讓自己身體的各個關節暴露在冷風之下,這樣同樣會患上風濕病。要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腰上部位及上肢部關節炎取大椎、身柱、風門、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關節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腸俞。每個部位拔4~8罐,留罐時間約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兩周為一個療程,療程間休息5~6天。
那么,在拔火罐時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
拔火罐的注意事項
拔火罐后洗澡容易著涼。拔火罐后不宜洗澡,很多愛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說“火罐和洗澡,一個也不少”。確實,溫熱的澡水和溫熱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這順序還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后馬上洗澡。拔火罐后,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非常的脆弱,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話,由于皮膚處于一種毛孔張開的狀態,很容易受涼。所以拔火罐后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有肺部慢性病的人會導致肺泡破裂。有肺部基礎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結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等,不適用拔火罐。肺部有炎癥時,經常會伴隨肺泡的損傷或肺部有體液潴留。如果用拔火罐進行治療,會使胸腔內壓力發生急劇變化,導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從而發生自發性氣胸。
長時間拔火罐會導致皮膚感染。不少人說火罐這一拔最少要半小時,有的人認為拔出水皰來才能體現拔火罐的效果,尤其是一些老人持這樣觀點的比較多。拔火罐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從點上火閃完到起罐不超過十分鐘為宜。因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負壓而不在于時間,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皰,這樣不但會傷害到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拔火罐一定要到專業的醫院進行,避免出現意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