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峰

王虎峰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
王虎峰(1964—),男,博士,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MPA方向責任教授。具有醫學、法學、經濟學背景,在地方和中央政府部門工作的經驗,在衛生政策和管理研究領域有廣泛的國內外影響。
主要研究方向:
社會保障和衛生事業管理,為政府部門決策進行支持研究。近期研究重點有:公共衛生與健康促進政策;藥品產業政策;醫療保障制度政策,異地就醫管理;公立醫院改革,分級診療政策,公立醫院績效管理改革等。
學習和工作簡歷:
1980-1990年在河北省從事醫療方面的學習與工作,1990-1993年就讀于武漢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1995-1999年歷任廣西北海市體改委綜合科科長、社保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社會保險局副局長,1999年9月-2002年7月就讀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2年7月-2005年4月在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醫療保險司工作。2005年5月調動到中國人民大學工作。
學術創新:
在2006年啟動的新一輪中國醫改過程中,作為第八套醫改建議方案執筆人,最早提出了中國新一輪醫改政策分析框架“四領域分析”法,即按照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藥品產業、醫療保障不同領域特性進行政策抉擇,并界定了中國醫改的“四個領域范疇”,提出了構建“四個體系”的建議。
2008年對中國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問題和慢病防治策略進行了研究,主要觀點通過提交建議方式被醫改方案所吸納。
2009年發表論文《中國社會醫療保險統籌層次提升的模式選擇——基于國際經驗借鑒的視角》,在國內最早提出提升醫療保險統籌層次的“兩代模式”理論,并提出我國提升醫療保險的路徑和對策。
2010年主持完成了北京市衛生事業發展改革“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提出了“目標--發展重點透視矩陣構建”并運用到課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被采納。2011年發表論文《公共部門規劃:目標—發展重點矩陣構建及應用》。
2010年首創提出公立醫院“驅動型”績效管理模式概念,并具體運用指導公立醫院進行績效管理改革。
2011年提出了中國公立醫院改革的“分層協同治理模型”,用以分析和研究公立醫院改革政策。
2012年在《中國新醫改現實與出路》一書中提出了醫改的“兩個系統”,即“社會系統”和“專業系統”,主張重視兩個系統的協同和配合。
2013年完成國家社科重點課題公立醫院改革跟蹤研究,并提出了“醫改政策指數”的概念,應用到17個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的評估。
2013年9月,主持國家社科重大課題“健康國家建設和慢性病社會經濟危害預測與治理研究”。
學術交流和社會服務:
近年來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明尼蘇達大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帝國理工大學等國際一流大學邀請訪問研究和講學;被《中國衛生經濟》、《中國衛生》、《中國醫院院長》、《中國藥房》、《中國醫療保險》等雜志聘為特邀編委;擔任國務院醫改辦、國家衛生計生委、人社部等部委的咨詢專家;兼任多個地方政府或部門特聘專家或顧問。
2014年初,獲得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主管的《中國衛生》雜志組織開展的2013年全國“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年度十大新聞人物。
2015年4月出任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